汉代铜灯两千年前的环保照明神器

 新闻资讯     |      2024-02-03 17:03

  汉代铜灯两千年前的环保照明神器灯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它们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汉代的灯具凝聚了那个时代的智慧与美,闪耀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光辉。

  汉代的灯具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是中国灯具发展历程中的首个高峰。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陶瓷灯具、青铜灯具、铁质灯具、玉石灯具和木质灯具5大类;根据造型的不同,可分为豆形灯、浅盘(碗)形灯、耳杯形灯、卮(zhī)形灯、多枝灯、釭灯和动物形灯等。

  耳杯形灯是一种起源于汉代的独特灯具,通常为扁椭圆形、中部带双耳的基本造型。与其他灯具不同,它的灯盖分为两半,用一个钮衔环连接,其中一半固定在灯底上,另一半可以翻转到固定部分的上方,形成一个灯盘。

  当点燃灯火时,油脂会渐渐聚集在灯盖的内部。当灯油充满时,可以通过灯盖上的小流口将多余的灯油卸入灯底。当灯具不使用时,只要合上灯盖,油脂就会顺着流口回流到灯底,起到回收灯油的作用。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灯油的使用和回收问题,同时也保护了灯油不受灰尘污染。

  汉代还有一种多枝灯,它由若干单盏灯组合在一起,形成非常壮观的灯架。大多数多枝灯的灯盘分层错落安置,点燃后光芒交相辉映,异常明亮。

  多枝灯的制作非常复杂,起初灯盏的数量较少,例如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刘歆(xīn),在其著作《西京杂记》(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中曾提到“青玉五枝灯”和“七枝灯”。之后,灯盏的数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五盏、七盏,到后来的九盏、十三盏,甚至有二十九盏的大型多枝灯。有一些豪华的多枝灯灯盏数量远不止于此,古人记载下这样的盛况:“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意思是,当所有灯盏点燃时,光芒闪耀,犹如火树一般。

  多枝灯通过错落有致的灯盏排列方式,使其能从不同角度照亮室内。而且多枝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力学的研究——在底盘不算重,且灯盏布局并非对称的情况下,使灯体保持平稳。

  汉代灯具展现了丰富的技术信息,尤其在造型和装饰方面。其中,釭灯是备受赞誉的一种灯具,其独特的造型、技术令人瞩目。釭灯通常由灯盖与灯盘上方的穹形部分相连,通过导烟管将燃烧产生的烟雾引入灯具的中空腹部(也被称为“釭”)。这种设计不仅实现了灯具中空容器的功能,还能滤除烟雾,使室内保持清洁。

  釭灯的另一个巧妙之处在于灯盘边沿设有凹槽,可以插入弧形屏板作为灯罩。例如,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呈现出一个跪坐的宫女形象,她左手托着灯盘,右手伸入灯盖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宫女右臂下方的喇叭形灯盖与她左手托着的灯盘垂直对立。而灯盖和灯盘的外周则设计有凹槽,使两片瓦状罩板可以嵌入其中。通过手柄的移动,能够自由地开合瓦状罩板。这样的设计使灯罩与宫女的造型完美结合,呈现出优美的形态。

  灯罩板分为2种类型:有镂空和无镂空。无镂空的灯罩板称为光面屏板,它的调节方向会影响照明的方向。开合角度越大,照明范围越广,亮度越强;开合角度越小,照明范围越窄。然而,光面屏板的背光面通常较暗弱。因此,这类釭灯通常被放置在不需要大范围照明的台面上,例如几(古人用来凭倚或搁置小物件的小矮桌)或案(狭长的桌子,主要供进食、读书时使用)等。它无法同时满足空间照明范围大和亮度灵活调节的需求。

  相比之下,镂空的灯罩板具有菱形孔,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够有效散热和透光。镂空屏板不仅可以调节照明范围和方向,还可以调节亮度强弱。当两片灯罩板紧合时,镂空屏板通过菱形孔的透光效果,能够满足较大范围的照明需求,同时又避免了过于集中和刺眼的光线,适合夜间使用,类似于现代夜灯的效果。

  此外,汉代釭灯多采用铜制材料,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避免了灯火在相对封闭的灯炉内长时间燃烧导致外壁发热的问题。镂空屏板的出现可能是对光面屏板的改进设计,也可能是将两者分别用于不同的空间区域,以发挥各自的作用。

  汉灯摇曳的光芒,犹如天上的星辰闪耀,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视觉上的愉悦。透过一件件精美的灯具,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汉代先人的智慧和文化,也能够传承和发扬古代工艺技术,使之在当今焕发新的光彩。